顯示具有 Sector-Displa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Sector-Displa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

LED 背光電視投票結果 7% 願意購買--7% Vistors Are Willing to Buy a Samsung LED Backlite TV!

2009年的1月LED產業觀察,我發起了一項投票,問到訪這個部落格的網友,是否願意購買1台價格60,000台幣的三星LED背光電視。這項投票從2/27~3/6止,由Google Aanalytics的統計數據,這段期間總共有1397位不重複的訪客,其中有196位網友參與這一次的投票,14位願意購買,186位不願意。

投票的結果,總共有7%的網友願意購買。這還真是令我意外,因為之前三星自身的目標即是在2009年賣出的LCD電視中,有10%為LED背光電視。從這一次的投票結果來看,這樣的目標似乎是可能達到的。

不過除了這一次的投票以外,我們再來看一些數據。(所有資料引用自STPI科技產業資訊室)

由這一篇報導來看,美國的液晶電視在2009年的預計銷售量低標是107.5KK台,又以這一篇報導來看,三星在2008年的美國市場佔有率是18.7%,而我預期仍會持續成長,也就是可以到高標20%左右。

再根據Displaybank所做的北美液晶電視銷售調查,1月份北美暢銷電視中84%為液晶電視,60%以上為超高畫質(Full-HD) 規格。但是我認為Full-HD的比率仍會往上升,所以預估到80%左右。

所以我推測三星在美國的LED背光電視銷售量的預估是
107.5KK * 20% * 80% * 10% = 1.72 KK

如此亮麗的數字背後,其實仍有隱憂,首先是第一個數字,美國的消費市場緊縮的同時,液晶電視的成長是否會如市調機構評估的,仍有15%的成長?再來第四個數字,LED背光電視真能站到Full-HD電視銷售量的10%?第四個數字至為關鍵,只要少個1%就會造成數字少10%。

暫且還是把2009年的高標設成 200萬台,乘以6萬的售價,整個產值大概可以到1200億台幣左右,雖然產值這麼大,但是LED產業可以從中取得多少的營業額呢?會是120億台幣嗎?等我進一步查到LED背光模組電視的成本分析表(誰有「ET電子技術272期-背光模組薄型化技術動向」的影像檔啊??)再來算。真要能有120億台幣,那麼只提供LED晶粒的第n供應商晶電會有多少的營收進帳?真能樂觀的看待LED背光電視的錢途?

我個人認為,如果LED背光的液晶電視可以在2009年的購物季價格下殺,殺很大,突破1,000美元的心理關卡的話,說不定銷售量會再大幅度的增加,甚至超過10%。把這一點記下來,我會在2009年底再為大家作一次價格調查。

以上。

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1月LED產業觀察(LED Observer Monthly JAN09, Break Trough Around the Corner? Not Yet!) -- 太傻太天真?

國外篇

2008JAN29 劍橋LED新技術將大幅降低居民電費

[綜合外電翻譯]

英國工程物理科學委員會(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 Council)發佈一項 消息,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氮化鎵(Gallium Nitride GaN)中心研究出一種發光二極體(LED)的新製法,可使其造價降低90%,並有望在五年內將家庭電費減少75%。

雖然氮化鎵在30年以前就已經開始生產製造,但是直到近10年,氮化鎵的照明用途才真正開始廣泛的在生活中使用。氮化鎵可用極少的電量達到明亮的發光效果,目前氮化鎵LED主要發出藍色與綠色的光,使用螢光粉的技術可以將氮化鎵發光二極體的光轉成白光。氮化鎵發光二極體都是使用昂貴的藍寶石晶圓所製造,但是由於高額的製造成本,未能廣泛應用於家庭和辦公場所。

新方法使用6吋的矽晶圓而不是2吋的藍寶石晶圓來製造氮化鎵,以每一片生產成本來看,兩者的成本接近,但是目前有很多的6吋晶圓廠,可以進一步降低6吋矽晶圓的生產成本。以6吋的矽晶圓晶粒成本10分之一來算的話,封裝後的產品,價格可以是目前LED封裝產品價格的4分之一。以6吋的矽晶圓製造的廉價發光二極體有望在五年內,廣泛應用於家庭和辦公照明。

研究結果顯示,新型發光二極體可使英國的照明用電量從20%降至5%,相當於關閉8個現有的發電廠。每個新型發光二極體可以發光100,000小時,平均使用壽命達60年。它不含汞,沒有棄置以後污染環境的問題,因此更為環保,還有啟動迅速,亮度可調節等優點。

領導該項研究的首席科學家柯林·亨佛瑞斯(Colin Humphreys)說:「新型氮化鎵發光二極體是一道希望之光。我們很快可以製造出高效、低成本的白色發光二極體,來取代現在正使用的傳統低能耗燈泡。它不僅更環保,還節約電費。」


看到這麼令人振奮的科學研究消息,那是真的嗎?LEDs Magazine的編輯 Tim Whitaker,特別發出了一篇評論,為這個新聞作平衡報導。在此,擇要為大家翻譯。


這個科學研究的成果被導引成為照明產業界所面對所有問題的最終解答,新聞中說這個研究成果將成為照明產品未來所需的聖盃。LEDs Magazine之前有警告過廠商過度誇張產品(甚至媚俗到不真實的地步)的效能,最終將導致消費者遠離。這一次的新聞就是學界發表研究成果的惡例。

舉例來說在英國的每日電訊報(UK's Daily Mail)下了如此的標題「終結燈泡戰役的最佳希望」,在新聞的內容中說,「劍橋大學的研究學者已經發展出便宜的LED燈泡,使用極少的電力,只需花費2英鎊,就可以使用60年」。在歐盟與英國決定未來將停止使用鎢絲燈泡的不滿風潮下,每日電訊報會有這樣的直接的結論並不意外,人們想要從每日電訊報得到這樣滿意的消息,而不是新科學期刊(New Scientist)所報導的消息「便宜且超高效率的LED照明燈正蓄勢待發」。

至少新科學期刊解釋了為什麼在6吋矽晶圓上長LED而不是小尺寸的藍寶石晶圓上可以讓生產成本大幅下降。基本上來說,矽很便宜而且可以在比較大的晶圓上長比較多的LED晶粒。但是仍有一些需要考量的因素,如一致性,重現性與良率。

在矽晶圓上長氮化鎵並不簡單,人們已經嚐試好幾年了。如果劍橋的氮化鎵團隊已經解決了所有的問題,那他們的確值得讚美。CREE是目前在矽晶圓上生產LED,最好也最有經驗的LED製造商,但是LED氮化鎵層是「移轉」到矽晶圓上,而不是直接長出來的。你會問為什麼不像劍橋大學的技術哪樣直接長LED?另外一個問題是在矽晶圓上長出來的LED的效能問題,這些 LED可以達到產品所需要的照度與效能?如果轉成白光後呢?

研究的成果得確顯示在矽晶圓上長氮化鎵有十足的潛力,在真要對照明產業界有影響前仍需克服許多困難。在此之前,何不停住這無謂的傳言呢?

+++++

Letter to the Editor: Hype or reality - the recent PR from Humphreys' Cambridge lab

Dear Sir

My company is committed to finding an alternative to the incandescent bulb for use in our medical products, the majority of which cannot use CFLs as alternatives. LEDs represent such an alternative but the current cost of LED lumens is greatly in excess of those derived from incandescent lamps. Nevertheless, we are keeping a very close eye on LED developments.

Yesterday's PR in both the Cambridge News and the Daily Mail which was picked up by the BBC suggested that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device construction had been announced by Humphreys' group at Cambridge, an improvement which would lead to LED bulbs with 60-year lifetime and costing £2 each.

I fail to see that this is any more than an incremental development which will have a commensurate effe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bulbs. If this is the case then it would appear that this PR is more hype than reality otherwise I'm sure it would've found its way into LEDs Magazine's newsletter. Our industry would be better served without this hype.

Sincerely,

Dr Doug Fernie
Lumie, Cambridge


國內篇

看完國外沒有根據的GaN on Silicon傳說以後,再來看看我認為國內沒有根據的傳說。

大家應該都看到最近許多的LED相關公司,獲得LED背光液晶電視供應商的認證資格,而噴出許多的活水,但是如果你走進台灣家樂福,指名要買S牌的LED液晶電視,目前你買不到。在看到旁邊的42" 的 CCFL液晶電視,你可能覺得好便宜,只要29,900就有一台畫質非常漂亮號稱有130% 廣色域卻只有97%NTSC的幸福電視,而這台電視一年以前還要39,900以上。

哪麼到底一台S牌的LED液晶電視要多少錢?會讓消費者看不上29,900的幸福牌電視,而奮不顧身的衝向S牌,或許Google Products以及賣這些電視的公司網站可以告訴我們。


(點圖放大)

從這一張調查表來看LED背光電視主要還是以40吋以上具有Full-HD解析度的機型,在選擇CCFL與LED機型相比較的時候,CCFL機型選擇該廠牌最佳規格的機型。CCFL的背光電視我特別找到美國賣最好的電視品牌VIZIO的高檔型號當對照組,不過VIZIO的價錢是公司的牌告價,零售價應該會更便宜。

46吋的韓廠S牌LED電視跟高檔的CCFL電視近乎一樣的價錢,除此以外的機型都差距甚大超過350美元(1萬台幣)。

現在,到消費者選擇的時刻了,你願意花60,000台幣買壹台46吋的韓廠S牌LED背光電視嗎?請到版面左上角,開放投票。謝謝你提供你的選擇給我參考,甘溫!

另外引用 大和國泰 TFT/LCD 電視板價格報價 (2009/2)
Panel size 價格 (USD)
32" W 160
37" W 245
42 FHD 325
46" W 505

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8月LED 產業觀察 -- 面板業的LED 產業策略

國外篇

2008AUG24 LG Display, Cree to Set Up LED Joint Venture in China
副標: Talks With LG Innotek to Establish JV Fail

LGD 與 CREE JV 的新聞是由韓國的新聞媒體Korean Time所發布的。韓國媒體報導的原因之一是這個合資企業並沒有找上LG自家以LED為主業的LG Innotek而是找CREE合作。

報導的內容說明,LGD高層表示,這是一個雙贏的策略,LGD可以降低LED背光的成本,並且可以趕上筆記型電腦與TFT-LCD電視採用LED背光的需求,同時也可以在未來將低專利侵權的問題。

報導中說,CREE在2007年併購的一家中國的照明公司,作為公司業務擴張的一部份,但是在中國積極的將LED照明安裝在建築物的同時,CREE在中國卻無法積極的開展業務。

當記者問到為什麼沒有與LG Innotek合資的時候,LGD的高層表示,這對LGD的LED事業沒有綜效。LGD的高層表示有與LG Innotek協商,但是並沒有達成共識,原因是但因投資和獲利壓力而喊停,且 Innotek目前的模組供應並不穩定,LGD轉而找Cree合作。

韓國的市場調查公司Insight Media表示,在2010年將有150百萬個LED背光模組的需求量,而且在中小型面板背光模組的供應已經有LED替待CCFL的現象。

同時LGD高層表示LGD正與一家中國的供應商在討論在南京成立LED背光模組的事宜。(譯按:是與瑞軒的的樂軒合資案?還是未見光的ㄨ儀,ㄨ光電?)這個合資的公司分別是雙方各出資50%,最終希望這個中國的供應商與LGD在南京的供應筆記型電腦與電視模組的後段廠有綜效。LGD的高層表示希望這個合資廠可以將LED背光模組的量做大,充分供應客戶的需求,並且有價格競爭力。

在競爭廠商方面,台灣最大的兩家LCD廠分別將他們的LED背光模組出貨量訂在200萬片與150萬片。

另外,LGD在今年資本支出將達到1萬億韓圜,其中10億韓圜將用於擴充第六代生產線,並將於2009年的第二季完成。CEOKwon Young-soo,表示這一條新的生產線每個月將生產60,000片筆記型電腦與螢幕用的面板。LGD 電視板業務因為客戶北美的需求不振與經濟衰退而受到拖累,LGD 借由生產IT用的面板,漸漸降低電視板的產能。

我的看法
令我好奇的是,這個合資組合找的是InGaN on SiC 為主的CREE,但是以LED 背光液晶電視,目前的技術是以1R+2G+1B的LED組成背光,如果LGD需要高亮度紅光的話,CREE會向誰進貨呢?

國內篇


我的看法

天下文章一大抄,或者可以說TFT-LCD廠商LED策略一大抄?LGD與CREE合資成立下游公司,我認為這是友達成立隆達以及凱鼎,以及奇美成立奇力策略的翻版,國內的兩虎想用自己的力量來踏入LED產業,以供背光模組之用。LGD在LG集團中的LG Innotek不成材的情況下,一步到位,藉由CREE取得LED產業有利的戰略位置。我認為這家合資公司會比較像是凱鼎的腳色,畢竟CREE併了COTCO以後可以提供封裝的產能,由這一家子公提供光條或是大型LCD背光模組需要的LED背光板。

凱鼎跟隆達的新聞不多,奇力倒是由母公司及記者發了幾條新聞,我帶大家來看一看。首先是經濟日報對"面板雙虎LED布局概況分析"。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蕭君暉
2008-07-08

奇美集團繼發光二極體(LED)一廠開始裝機後,已立刻規劃興建LED二廠,兩座廠產能合計上看100台的MOCVD(有機金屬化學氣相磊晶法)機台,高居LCD面板產業之冠,奇美電同時也正與豐田合成(TG)洽談專利授權,以突破全球LED大廠設下的專利屏障。

在友達成立隆達電子,全力朝LED磊晶產業發展,並與日亞化洽談專利授權後,更早跨入LED產業的奇美電,近期動作也更加積極,並從計劃興建二廠與專利布局兩方面齊頭並進;隨面板雙虎不約而同大舉擴張LED產能,加上與日商直接洽談專利布局,勢將衝擊本土LED業者。

投信法人認為,友達與奇美電採用的LED晶片,仍是以國外廠商,尤其是日系日亞化與豐田合成為主,在面板雙虎積極擴增LED產能,規模甚至遠大於許多LED 廠,加上又直接與國外大廠洽談專利授權下,勢必降低對國內LED業者的依賴度,本土LED業者來自LCD廠的訂單,恐怕會跟著減少。

奇美電財務處長陳世賢7日證實,旗下LED磊晶廠奇力光電一廠正在裝機,一廠總計將設置46部MOCVD機台,目前已裝好約十部,估計46部機台將在明年底全部裝設完畢;奇力光電同時開始規劃二廠,預計將在樹谷園區繼續擴廠。

奇力光電5月時在與12家銀行聯貸取得40億元資金後立刻全力擴產,目前也在爭取日本豐田合成的LED授權,在產能與專利支持下,奇力光電未來可望成為奇美電擴增LED的有力後盾,並可支援奇美集團發展更大的LED照明市場。

奇美集團看好LED產業發展,預期今年全年以LED為背光源的筆記型電腦(NB)面板,將占奇美電NB面板的15%,年底更將達到20%,隨節能與環保的國際趨勢考量,LED在照明市場的發展更將超過在面板產業的規模。

奇美集團原本看好奇力光電今年營收可上看20億元,但因LED的機台擴產速度較遲,不像LCD可以快速複製產能,今年全年營收規模將下修,但仍在10億元以上。

奇力光電位於樹谷園區,緊鄰南部科學園區,是奇美電轉投資的LED製造公司。奇力光電的技術涵蓋範圍,從上游的磊晶片(Epi)、中游的晶粒(Chip)、下游的封裝到LED光源應用。


同一天的其他報導還有以下的敘述,

過去奇美集團在跨入LED產業時,除了入股璨圓外,也採取跟同業挖角雙管齊下,雖然網羅了當時聯詮的總經理陳錫銘,但聯電祭出訴訟手段作反擊,在聯詮併入元砷又與晶電合併後,晶電至今與陳錫銘的訴訟尚未解決,包括新世紀、或者友達集團等雖然向晶電和璨圓挖角,但即使借到大將,在專利的問題上都必須步步為營。

奇美在LED的產業策略從參股燦圓,到得到前元砷技術人員的協助,成立奇力,可以說是大轉折,至於轉折的原因,應該只有奇美電子自己最清楚。

另外奇美電子為子公司奇力光電取得機器設備公告,摘要內容如下:

3.交易數量、每單位價格及交易總金額:
交易數量:一式;
每單位價格: 3,234,075,297元;(107.8 M USD)

4.交易相對人及其與公司之關係:
AIXTRON AG

在2008年9月21日,奇美電公告,再次投資子公司奇力光電3.09億元。新聞內容說明:

奇美電子公司斥資新台幣3.09億元,以每股17元認購奇力光電現金增資1820萬5714股。奇美電子表示,奇力光電增資目的,主要為擴充機台及充實營運資金需求。 奇美電子直接持有奇力光電6540萬5714股,佔奇力光電股權比重43.6%;若加計其他轉投資事業持有奇力光電股權,統計奇美電子綜合持有奇力光電77%股權。奇力光電主要自LED(發光二極體)上游磊晶製造延伸到下游封裝領域,並預計在3年內增加150台MOVCD(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沈積系統)機台。


奇力要在兩年裝置46部機台我認為是很拼的目標,參考奇力所裝置的機台數,與奇美所發布的奇力購入設備金額,再與AIXTRON的第二季營收來交叉比對評估。AIXTRON每季可以供給的機台數目應該不會超過20部,也就是說奇力誇口擴充的腳步,AIXTRON得先把手上的訂單生產完以後,再過兩季才有辦法滿足奇力,同時奇力必須在年底前下單方有可能。

5月的聯貸40億應該只能到一廠46台的規模,因為不僅要買設備,還要擴建廠房,所以應該還會在增資,於是我們看到了9月奇力再增資的新聞。這一次的注資應該是為了廠房的擴建與資金需求,接下來等著看廠商發佈設備訂單的新聞吧。

奇力真的要再次訂購設備到百台,我認為還會再有一次增資的需求,而且要買到那麼多,至少還要再投入40億以上的經費。

奇力不畏大環境的困難,極力擴產,雖然口頭上是未來的照明產業,不過個人認為在LED照明燈的售價仍然偏高的情況下,照明產業在未來兩年內都只是看得到吃不到。難道說LED背光模組會在兩年內全面替換CCFL嗎?

2008年9月24日 星期三

Luminus 茂林光電 及其他

1. 首先吸引我的是這一則,LED Magazines 的新聞,SAMSANG與LG採用Luminus Phlatlight LED投影機將上市。經過搜尋以後,這樣的產品台廠也有投入,台達電奇菱都有試作品,Luminus與TI合作,由Luminus提供LED光源,TI的DLP次世代產品為顯示幕,作為下一個世代的投影機產品。

什麼是Phlatlight LED?這裡有介紹,簡單的說公司的創辦人發明了一種從LED晶格表面將光萃取的技術,增加了LED的發光效率。

2.Luminus很早就在我的產業研究雷達幕中,主要是這一家公司在2007年的橫濱的光電大展中產出了一款使用Phlatlight的背光模組,這一組背光模組使用了不到20顆LED就可以照亮一個37吋的電視螢幕。這對當年寫作 LED 背光模組調查價格調查 中還要上百顆LED才能做成背光模組的技術真的是個大震撼。俟後,Luminus的這一項產品在2008年的SID大展中,得到評審最大獎,這項技術有更多人的肯定。

雖然沒有價格的分析,我認為,如果散熱,塑件/光學膜抗UV與成本的問題可以解決的話, Luminus 的設計將會成為未來LED背光螢幕的主流,畢竟IT的螢幕不像電視需要有高畫質的需求。

3.從去年的橫濱之後,我一直在注意哪一家的產品會採用Luminus的解決方案,尤其是台股的背光模組商,因為兩端測光的背光模組需要重新設計背光板的光導,Luminus這種研發公司應該沒有量產的方案的。

看到Luminus的投影機的新聞以後,我再做了一次功課,才發現,當初 Luminus在橫濱的試製品,根本就是台廠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助一臂之力。

4.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 是一家設籍在美國的公司,從台灣的地址與電話,這家公司設在中壢,打電話去尋問,公司名稱為茂林光電。

搜尋茂林光電
104 告訴我這些事情

本公司主要經營項目為背光板之製造、銷售及研發暨模具之製造,且為少數能擁有專業光學設計(Optical Design)及智慧財產權(IP)之公司,為世界級前瞻性導光技術的提供者,目前已擁有三十幾項光學專利,可提供TFT-LCD、PDA、 Digital Camera、Mobil phone..等產品使用。

本公司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y Ltd.之主要組織架構,除擁有知名資方陣容及專業董事會以作為團隊領航員外,在美國Cleveland (in Ohio)及台灣有專業且經驗豐富之研發及銷售團隊,並且在製造方面擁有產能豐沛且經營多年之三處製造基地業務擴展依客戶別之不同,工廠分設於上海、蘇州 及台灣中壢。台灣基地專司製程研發、銷售及製造,整體之營運總部亦架構於台灣。

目前本公司位於中壢地區之廠房面積超過6000坪,專門從事設計、生產背光模組及前光模組,擁有世界最先進之導光技術及設備。由於本公司之組織架構運作下,擁有多年經驗之美國及台灣之研發技術團隊以配合客戶所需研發出新產品新技術,並能有效驅動並整合兩岸三地之資源。

本公司能提供業界水準以上之福利及工作環境,並已於2002年12月取得ISO9001及ISO14000之認證,為一深具投資潛力之專業背光板製造商,竭誠歡迎各界優秀人才加入本公司。

經濟部商業司 告訴我這些事情


統一編號 70789607

公司狀況 核准設立 (備註)

公司名稱 茂林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資本總額(元) 6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 565,200,060

代表人姓名 李滿祥

公司所在地 桃園縣中壢市民權路3段1149號

登記機關 經濟部商業司

核准設立日期 089年11月03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095年11月29日

所營事業資料
(新版所營事業代碼對照查詢)
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CQ01010 模具製造業
C805050 工業用塑膠製品製造業
F106030 模具批發業
F107140 塑膠原料批發業
F206030 模具零售業
F207140 塑膠原料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219010 電子材料零售業

董監事資料


序號 職稱 姓名 所代表法人 持有股份數

0001 董事長 李滿祥 Solid State Display Limited英屬維京群島商 56,520,000

0002 董事 陳炳煌 Solid State Display Limited英屬維京群島商 56,520,000

0003 董事 李松發 Solid State Display Limited英屬維京群島商 56,520,000

0004 監察人 簡翠玲 Solid State Display Limited英屬維京群島商 56,520,000



還有這一家公司還名列 Deloitte 的 2008 台灣科技 50 強,2007年的營收成長350%,這在背光模組商中還真的是異數。不過這一家公司沒有公開發行,所以公司的財務資訊不明。

不過還有一則新聞倒是令人納悶,這一家公司與LED的東貝連在一起耶,它不是好的產業聯盟的對象。

5.公司負責人李滿祥董事長,何許人也,這裡有他回到母校介紹公司的投影片

Google 告訴我說,由於公司經營相的繁忙,所以身體不好,求助於民俗療法。在就讀政大企家班的時候,因為媽媽型的班代督促,李董考上了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畢業論文討論的是「專利技術授權策略研究TFT LCD光學膜授權個案比較」,真的是現學現用,教學與實務結合。

由李董論文題目,李董應該對專利法有一些鑽研,不過從茂林光電在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的申請案,卻告訴我相反的事實,茂林申請的都是新型案。難道說李董不知道在台灣,新型專利證書就像是壁紙一樣嗎?

USTPO的搜尋的結果沒有找到與Assignee為Global Lighting,跟公司宣稱的30幾項專利還有一段距離啊。


6.至於陳炳煌,扣除東海大學以及工務局的相關人等後,我找到的有意義的新聞,是他曾經擔任力麗子公司的代表人,若是的話,那當茂林的金主理所當然。至於李松發,就沒有找到有意義的搜尋資料了。

由於Luminus與茂林光電這兩家公司沒有 IPO,所以等到公司準備要到公開市場交易的時候,應該還會有更多的故事。

2008年7月4日 星期五

日亞化 降價 2.0

這是1.0的新聞評論

由於新聞內容報導的是日亞化針對 Top-View 的白光LED降價。先思考一下,Top-View用在何處,據之前LEDinside新聞,Top-View 白光 LED 大多用在7 in 數位相框,以及便攜式的播放設備如 DVD上。這個市場從去年早已存在許久,而且台商做的好好的,為什麼日亞化需要降價來搶?這個市場真的有比較大?除了新聞內容說的固態照明的發展不如預期以外,我認為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李董之前有說過,某些NB背光模組的廠商採用Top-View的LED 背光模組打樣。這兩個產業訊息連起來看可以確定,已經有一些NB將採用Top-View的背光模組產品供貨,而日亞化只是進行堅壁清野的動作,不讓台商的供應體系有機會進入NB的LED市場。看來NB的Side-View與Top-View LED產品將還是只有Nichia與TG兩家供貨商,接下來看OSRAM爭不爭氣了。

我預測最快在2008年9月底,最慢在2009的 CES or Cebit可以看到以Top-View為背光模組技術的主流品牌NB。

還有雖然現在市況這麼差,六月調整庫存完,不要認為LED上游的磊晶廠會減產。晶電的設備訂單肯定會在第三季交貨,燦圓,泰谷,新世紀在上半年早已蓄勢待發,當然要在晶電的產能出閘前先灌滿下游業者,要不晶電產能在季末開出,恐怕又是一番砍殺。

【資訊揭露】
本文作者持有晶電(2448)股票。

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5月LED 產業觀察 -- 進軍NB背光模組

免責聲明: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內容僅供參考,請勿作為個人投資判斷依據,讀者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國外篇

20080520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introduces industry's brightest and thinnest new RGB Micro SIDELED
20080522 CERAMOS - the new high brightness Reflector LED

OSRAM 在2007發表了LED背光模組的螢幕示範設計,2008 SID則發表了薄型中小型螢幕的的LED背光模組示範設計。這在我的眼中看來,OSRAM也看到了NB LED背光模組的商機,推出產品開始與Nichia與Toyoda Gosei競爭。

LED 背光模組調查 Notebook 篇 update,曾推估2008 LED NB應該只有16%不到,但是在最近的DisplaySearch市場調查報告則預測2008 NB 銷售量會達到135KK,而LED NB 2008年會到12%,逐步走高到 2010 年的50%。另外IDC台灣地區的 NB 出貨商排名,Asus 佔有率突然暴衝,這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IDC將EEE PC出貨計入Asus的出貨中,所以LED NB的滲透率也會因著計入這一些Mini-Note後(目前所見型號均為 LED 背光),在未來的各家市場調查公司統計的趨勢高升,我想這並不令人意外。(現在回頭看當初的文,有一點山不轉,路轉的感覺。)

回到新聞,Osram進入這個市場,會有什麼影響?在這個起飛的市場加入新的競爭者,我認為對目前整體市場的供需仍是正面的,可以補足供給的缺口,促進LED NB的接受度,因為在LED 背光與CCFL背光模組的價格逐漸接近,但是終端的產品價格差距仍未反映的情況下,NB廠商將更樂於採用。

我將持續觀察800美元等級的LED NB的型號滲透率情況。

國內篇

Osram搶進LED NB的背光LED,但是LED背光模組與NB TFT-LCD模組供應商的台廠應該還沒開始與Osram合作。我們先看看目前搶進LED NB背光模組的公司新聞剪輯,觀察可能發展的方向。(新聞內容的藍字為我的註解)

中光電(5371)

2008APR21中國時報

中光電(5371)和瑞儀(6176)LED NB產品出貨量將會在未來幾季加速擴量,其中,中光電全年LED NB出貨量將可達250萬台,居台廠之冠,瑞儀也會自第二季起明顯增溫,全年度出貨量上看150萬台。

2008APR24 中時理財

至於在LED NB背光模組方面,中光電已經克服光學以及模具金屬材料問題,目前LED NB的滲透率約四.五%大量出貨僅一個機種,月出貨量約七萬片,今年中光電會跨入一三.三吋、一二.一吋機種,至年底希望將滲透率拉升至二○%,據此推算,三、四百萬片的出貨規模將可期待。

2008APR24 LEDinside

黃經洲表示,原本預測2008年LED NB滲透率達10%的看法不變,相當於全年約1,300萬~1,400萬台左右,但第1季度出貨量卻少得可憐,主因在於日前日商鋼材供應不足以及導光板良率受限,但預計從第2季度產品開出速度加快,下半年將出現大量爆發的成長性。

2008JUN06 電子時報
不過備受關注的LED NB產品,上半年雖有小幅成長,但是對營收僅有個位數貢獻,並沒有達到市場期望,中光電表示,主因在於NB面板過去必須同時兼顧亮度和薄度的要求,產品良 率技術有待克服,在陸續導入新製程後,產品出貨情況將大幅轉佳,目前下半年LED NB在新開發產品比重中達到7成,全年平均應可達到10%的滲透率。

瑞儀(6176)

2008MAY09 工商時報


瑞儀預估,今年NB背光模組出貨量將挑戰3,300萬片。

2008MAY05 LEDinside

07年NB產品出貨量達1,962萬片,市佔率全球第一已達20%(註:2007全年 98KK??),今年將挑戰3,000萬片,單月最高出貨挑戰300萬片的新里程碑,市佔率將可逼近25%。

2008MAY30 LEDinsdie

瑞儀(6176)LED背光模組自6月開始,將出貨韓系面板客戶,使得LED背光模組單月出貨量達到10萬片

下半年起,LED單月出貨量挑戰40萬片,全年約350萬片

註:1~6月10萬片,7~12月40萬片,怎麼算也不到350萬片啊,況且怎麼可能一個月從10拉到40啊???300~330是比較合理的預估。

大億科(8107)

2008APR07 工商時報

大億科今年LED NB背光模組出貨目標將挑戰一百五十萬片

大億科表示,去年LED NB背光模組出貨量僅二十六萬片,不過在第四季單月出貨已經達到六萬至七萬片。今年第一季在美系NB品牌客戶的加持之下,一、二月LED NB背光模組出貨量約維持在四萬至五萬片的水準,三月受惠於客戶全球鋪貨的效益,單月LED NB背光模組出貨可望超過十萬片,第一季LED NB背光模組出貨量估計約二十萬片


2008APR21 中國時報

估公司今年LED NB出貨將達100萬片,全球市占率約6%(註: 全球總計16.6KK)

2008APR30 中國時報

奇美電預估,第一季LED NB面板出貨比重約5%,到了年底比重上看20%,全年LED NB出貨比重可達到15%。以今年奇美電NB面板出貨量約1,500萬片計算,今年LED NB面板出貨量將達225萬片。

大億科表示,去年LED NB背光模組出貨量僅26萬片,今年第一季出貨量已達到20萬片,全年出貨目標上看150萬片

2008JUN06 電子時報

上半年在蘋果超薄筆記型電腦MacBook Air帶動之下,大億科與奈普2家背光模組廠第1季LED NB皆有20萬片的出貨量

友達與奇美電子2大台系龍頭面板廠均認為從第2季起,LED NB應用將大幅成長,到2008年底,估計LED NB市場滲透率將達到20%,看好全年平均滲透率為15%。

大億科與奈普2008年全年LED NB用背光模組出貨量將各自挑戰150萬片、200萬片,出貨量呈現跳躍性成長。

市場預估中光電2008年LED NB出貨量約達250萬片。

瑞儀下半年LED NB用背光模組出貨量將有大規模的進展,內部估計全年出貨量可達350萬片,其中60~70%為超薄機種。


奈普(6255)

2008APR21中國時報

奈普下半年在國際NB品牌大廠陸續推出以LED為背光源的NB產品後,奈普LED背光模組出貨量將大幅攀升,預估全年出貨量為200萬片,由於目前LED 背光模組單價約為CCFL的2~2.5倍,對營運貢獻大有裨益,而奈普今年在新產能開出及新客戶加入的帶動下,NB背光模組市佔率將進一步攀升至14%。

2008MAR24工商時報

受惠於Mac Book Air熱賣,奈普、大億科LED NB背光模組出貨在第一季就有亮眼表現,法人預估,奈普單月出貨高達十萬片,大億科也有三萬片的水準,今年奈普LED NB背光模組出貨量上看二百萬片,大億科也挑戰一百萬片大關。

中光電第一季LED NB背光模組單月出貨量約七萬片、瑞儀僅約一萬片左右

2008MAY27 國票證報告

奈普1Q08 大陸廠受缺工影響,營收與獲利低於預期受到大陸廠缺工影響奈普1Q08 營收11 億元,QoQ-9%,同時因為新招募員工訓練不足,導致生產良率低,使得毛利率僅為11.01%,另加上台幣升值產生匯損7,300 萬元,奈普1Q08 僅獲利12 萬元,低於預期。

2Q08 受到Apple 出貨量減少影響,營收成長低於預期2Q08
受到Apple MacBookAir 產品銷售不佳,NB LED 背光模組出貨量QoQ 將低於預期,研調部預估2Q08 營收為12.75 億元,QoQ+12%,毛利率在解決缺工問題後,將提升為13.92%,單季EPS=0.45 元。

奈普為友達積極推出LED 背光NB 面板的最大受惠廠商
1Q08 友達佔奈普營收比重約97%,預期奈普為友達積極推出LED 背光NB 面板,最大受惠廠商,研調部預估奈普供貨比重約40%,預估將會有200 萬片出貨,對奈普營收貢獻約20 億元(註: 一片平均 1K),為奈普08 年主要成長動能。

---------------------------------------------------------------------------------------

奈普雖然搭上了MacBook Air,但是單一產品銷售不佳,造成營運衝擊大,導致2Q的營收與股價均不理想。我想這一篇產業觀察可以與LED 背光模組調查 Notebook 篇 update交互參考,這四家公司哪一家最喜歡吹喇叭,投資人應該可以分辨出來吧。

由於資訊混亂,我再發揮一次將廠商新聞稿加總的精神,採用DigiTimes六月的數據與DisplaySearch 的NB全球銷售量,台韓廠背光模組產量以1:1計算(原用4:6,但是韓國有一家背光模組廠倒閉,推測有轉單效應),可以得到下列的結果(1.5KK+2KK+2.5KK+3.5KK)*2/135KK = 14 %。也就是說,最樂觀的估計LED NB的滲透率只有 14% 左右,所以要是全球NB 銷售量下跌的話,那LED NB今年的滲透率有 16% 喔!

2008年6月12日 星期四

In Search for Next Generation MacBook Pro 18

Apple's WWDC 2007 is closed. However, have you ever think about the agenda of Macworld Expo January 2009? I think the recent Acer Blue announcement and news of Economic Daily both have the lead. It'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acBook Pro 18.

I believ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acbook Pro has 18.4 inch display with Full HD and LED top-view back-light with metal cover.

Full-HD , a must have

Let's look at Acer's Blue first. The specification is listed below.

Acer Aspire 8920G
• Intel® Centrino® processor technology
• up to 4GB DDR2 RAM, HDD up to 320GB
High-brightness 18.4” Full HD (1920 x 1080) display with 16:9 aspect ratio
• Powerful NVIDIA® GeForce® 9650M GS or 9500M GS dedicated graphic chipset
• Integrated Super-Multi drive (DVD+R, DVD-R, DVD-RAM) , 6-in-1 card reader
• Dolby Home Theater® audio with five built-in speakers and one Acer Tuba CineBass sub-woofer
• Integrated Acer Crystal Eye webcam with complete wired and wireless connectivity including Bluetooth® technology

The specification of MacBook Pro 17 is listed below courtesy of Apple. The key feature is mark board.

Display:
17-inch (diagonal) antiglare widescreen TFT display supported resolution:1680 by 1050

Graphics:
NVIDIA GeForce 8600M GT graphics processor with dual-link DVI support and 512MB of GDDR3 memory

Processor and memory:
2.6GHz Intel Core 2 Duo processor with 6MB on-chip shared L2 cache running 1:1 with processor speed
2GB (two 1GB SO-DIMMs) of PC2-5300 (667MHz) DDR2 memory

Storage:
250GB 5400-rpm Serial ATA hard drive;
8x slot-loading SuperDrive (DVD±R DL/DVD±RW/CD-RW)

You can see the specification of MacBook Pro 17 is far behind the Acer Blue, since the technology lags 18 months. To have the best MacBook in the product line, I think MacBook Pro 17 will evolve to 18 inch display with Full-HD and Blu-ray Dics . This is not the only one technology innovation, but another one will follow.

Green back-light

In January 2007, Steve said the future Apple will be more greener. The market speculated the CCFL that contains mercury will be phased out among Apple's product. However, the CCFL is still the light source of Apple Cinema view and MacBook Pro 17. MacBook Pro 17 is the only NB that uses CCFL back-light solution. I think change must happen to complaint of Jobs' vision.

LED NB is nothing new. MacBook Pro 15 has already adopt this technology in 2007. However, the back-light in MacBook Pro 15 is side-view technology, that is the LEDs are installed on the down side of display panel. With the growth of NB panel size and demand of brightness of display, the brightness and contract ration of display are limited by one-side LED strip. The current state of art says the brighter is the LED, the more heat it emits. The more heat LED emits, the shorter life time it becomes. Researches show that the life time of LED may decline to half of assumed life time.

Hence, how can we have brighter display with LED? The proposed solutions are side-view of both sides of panel or top-view technology. However, the power and thickness nature in NB is limited the adopting of former one. To adopt the both side-view in NB, the thickness of panel will increase and light guide, which distributes the light evenly in back-light module, have to be redesigned. This increase both weight of NB and strength of cover of NB.

Top-view back-light of white LED for NB

On the other hand, the top-view LED back-light is common in slim TFT-LCD TV, such as,
SONY, SHARP, and Hitachi. The LEDs used in the back-light are composed of red, green and blue LEDs to have richer color more than 100% NTSC. The white LED is not used because the phosphor is not so efficient to transfer all the blue or ultraviolate light to full range of light and the color range is not outstanding as R-G-B solution. In addition, the heat emission is another problem. To shrink the top-view back-light from 40 inches to 18 inches, there must be good design to dispatch heat form LEDs to environment. Is metal cover the solution?

Nonetheless, the Chinese newspaper, Economic Daily, sited Biing-Jye Lee, the chairman of Epistar, which is the leading LED chips maker in Taiwan, said that some back-light company is sampling a kind of NB back-light with white LED and top-view technology.

Considering those weaknesses, I wonder who will order this product with such technology advance? Apple or DELL? My reasoning is Apple because of Job's vision and the high-end nature of MacBook pro.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acbook Pro 18 with Full-HD and top-view LED back-light in January 2009? Time will tell.

2008年5月12日 星期一

晶電廣告文摘要

我的看法

1. Acer/ASUS 的LED NB 不是只有賣到中國與台灣。

Acer 加計 GATEWAY, Packerd Bell的話已經是全球NB產業品牌的前三大了。而ASUS 的 EEE PC去年(2007)在 Amazon 是夢想禮物的前三名。所以這兩家的LED NB 應該沒必要冒著專利侵權,被美國海關擋駕的風險,正大光明的採用Epistar 的晶粒,應該還是以Nichia與Toyoda Gosei(或者說由晶電代工)產品為主。

另外參考LEDinside轉述的報導,奇美的新增 LED NB訂單都是採用日商的LED晶粒,而非台廠的。簡單的說,看中國大陸商自己推出的 LED NB 或是台灣的二線品牌 NB 商所推的 LED NB,才有可能是正港 Epistar 晶粒出現的地方。那這樣的量與新聞中的「想像出貨量」有多少的反差?保守估計是10KK以上。

2. 長期投資的資金至少佔七成,股權穩定,這個我有疑問。

四成的億光,光寶,萬海,聯電股權要賣應該是不至於。

但是另外三成的外資,壽險,投信與政府基金都是不穩定的籌碼。只要是需要錢,有獲利,流動性佳的個股常是提款的標的。君不見最近半年的晶電走勢,低點(1月,4月)都是外資打出來的。

3.第三季晶電將把產能從11億顆提高到14億顆。

AIXG 還沒有發佈交貨的新聞。從交貨到穩定產出,至少需要2~4個月,目前我還不知道晶電第三季怎麼增加每月3億顆的產量。

4. 採用直下式的LED NB 背光模組需要背光模組廠確認。

由於這樣的技術目前不是主流(沒有看見大的NB商有相關的拆解圖),所以我猜測這個技術應該還是Demo階段(給下一代 MacBook Pro 17用?)。至於是否成為主流可以出貨(整個光導即light guide, 與部分零組件要重新設計),還需要台廠NB 背光模組廠的確認,否則今年應該還不會量產。

這項技術沒有量產的話,那同樣的Panel 大小,LED NB所用的LED 顆粒數可能不會增加,反而會因為LED 亮度增加而減少顆粒數。

以下為新聞原文
----------------------------------------------------------------------------------
三大優勢 晶電穩坐LED磊晶龍頭
【經濟日報╱記者詹惠珠】

2008.05.12 10:51 am


台積電、聯電、友達、奇美、鴻海等五大電子天王紛紛搶進LED產業,不過LED並不是標準化的產業,過去挾著龐大資金跨入LED鎩羽而歸的大廠比比皆是,這些大廠要達到目前LED 龍頭大廠晶電的規模至少要二年,這與即將在今、明二年開始大規模應用的筆記型電腦和電視擦身而過,晶電在上游磊晶廠的龍頭地位不易被威脅。

儘管今年第一季晶電的產能利用率低,使得毛利率下降影響獲利,不過股價並沒有作大幅修正,主要在於晶電的籌碼出乎意料之外的穩定,而長期投資的資金至少佔七成以上,都是看好晶電長遠的發展,包括億光、聯電、萬海集團三大股東的持股近四成,外資持有二成,再加上政府基金、壽險基金等約有10%的持股,換句話說,至少有七成的股權看好晶電未來的爆發力。

為何這些人看好晶電?一是晶電的定位相當清楚,在美國CREE跨入下游封裝後,目前世界的LED大廠日亞化、CREE、歐司朗、日本豐田合成、 Lumileds、晶電等,只有晶電聚焦在上游,如此一來可以跟客戶維持很強的信任度,晶電擁有全球最大的四元LED產能,月產16億顆,到第三季,晶電的藍綠光達到月產14億顆,全球第三大。

二是晶電產品不斷的提升,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目前在藍光LED的技術已達1800mcd到2000mcd,第三季還可以再提升;三是晶電目前的技術平台與建構的通路,科技廠難以複製,光電產業人才難覓,尤其需要研發、設備、磊晶技術等一個平台,而台灣最早從事LED研發的人才,目前都在晶電,包括晶電董事長李秉傑、晶電技術長陳澤澎、晶電執行副總周銘俊和晶電副總陳金源,都是出身於工研院光電所,更重要的是這些關鍵的高階主管不是用高薪挖角可以動搖。

晶電 獲亞洲LED廠肥單
【經濟日報╱記者詹惠珠/台北報導】

2008.05.12 10:51 am


晶元光電(2448)新增亞洲LED大廠的代工訂單,使得晶電為國際大廠代工的家數達到三家,LED應用在筆記型電腦背光源5月起開始放量,未來可通吃華碩第二代的易PC 、國際品牌高階機種,以及直下式背光源的中階機種市場,晶電第三季藍光LED月產能會衝上14億顆。

國際LED廠彼此間專利權互鎖,晶元光電以代工的方式突破重圍,繼成為日本豐田合成和歐司朗的代工夥伴後,今年又再增加一家亞洲的LED大廠,晶電目前已有三家代工訂單,第三季起訂單量會放大。

由於目前全球五大LED廠紛紛跨入下游,晶電是唯一定位在LED中上游的廠商,將成為未來取得國際大廠代工的一項重要利基。晶電上周五以89.1元收盤,下跌3.5元。

由於晶元光電在藍光LED的技術已達2000mcd,使得即將展開的筆記型電腦背光源應用,國內只有晶電一家吃得到,璨圓即使緊追在後,1800mcd的產品也要到下半年才能推出。

據了解,如果NB銷售區域是以台灣、中國等地為主,台灣的品牌如華碩、宏碁等都會採用台灣的LED晶粒,即是晶電自有的品牌,但國際大廠如戴爾、惠普,或是國內品牌銷日本、歐美等地的NB,則是採用沒有專利疑慮的LED晶粒,而晶電為國際大廠代的的ODM晶粒則是找到立足點。

所以晶電已打入華碩電腦熱賣的易PC,據了解第一代易PC使用的是1600mcd,第二代則是以1800mcd為主。

此外各大NB 廠牌最高階的機種,由於走超薄,導光板要薄,LED晶粒要用到2000 mcd,晶電的2000mcd也準備好了,第三季將大量出貨。

晶電主管透露,LED在NB的滲透率下半年超出預期,可望超出20%,主要是中階機種採取直下式(top view)的背光源方式,厚度只要增加一點,就可以使整個良率比side view 提高,這種背光模組只要使用1600到1700mcd的晶粒,LED封裝可以提高到2000mcd,這個技術讓晶電在NB的出貨不但目前獨家供應,且數量會衝上去。

晶電5月起由於NB背光源和高功率LED出貨增加,接單已逾11億元,而各大代工廠第三季的訂單預估量也有雛型,晶電已開始備產能,目前藍光LED的月產能為11億顆,現有產能當手機旺季來臨時會全部滿載,預估到第三季晶電將把產能提高到14億顆,以高階的NB背光源和特殊照明使用的高功率LED為主。

2008年5月2日 星期五

Trends of OLED display in the news

I have watch the OLED industry for two years. Some observed trends in this sector are recorded here.

1. The chemical companies expend the capacity by building new factory or buying start-up.

The Idemetsu of Japan expend the capacity of OLED material before SONY officially announced the XEL-1 OLED television(2006FEB07, source: NikkeiBP). Idemetsu also link agreement with Universal Display Companay(UDC, source:LEDinside) in 2008.

On the other hand, Sumimoto buys the British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2007AUG07) and Rohm and Haas acquires Gracel Display Deal Broadens Company's(2008APR07) display technologies business into OLED materials.

1.日美歐幾家化學公司開始收購 OLED 螢光材料公司

出光興業在2006年開始擴產OLED材料的工廠,並且加強與UDC的合作。Sumitomo在2007年買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另一家 Rohm and Hass最近則買下韓國公司以擴展OLED業務。

2. The AM-OLED companies (CMEL, LG Display) had signed licensed agreement with Kodak which has the essential patent portfolio of OLED.

2. 量產AM-OLED 的公司奇晶與LG Display 開始與有基礎專利的柯達簽訂專利授權合約

3. Gartner has rumor that next generation iPhone will have a OLED screen. The DisplaySearch analyst, Berry Young's Blog said that 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Apple and Samsung SDI is working on the OLED display for iPhone.

3. Gartner 傳出下一代 iPhone 將採用 OLED 顯示器。DisplaySerach 的產研專家Barry Young推測有此可能性,但難以說什麼時候上市。

4. Accroding to Digitimes, Samsung are going to ship OLED screen for NB and TV in 2009. For other major suppliers of OLED display, I list the product roadmap in following exhibit:

Supplier
Year
Product Roadmap
SONY

2008
11-in TV

TOSHIBA(TMD)
2009


30-in TV Screen

SUMGSANG
SDI
2009

medium and large-size panel
for NB, TV

LG
Display

2011
32-in TV Screen


4. 電子時報報導,Samsung SDI 預計在2008 擴產到 300 萬片的規模。Samsung SDI則公開宣布計畫在 2009 推出NB,電視使用的 OLED 螢幕產品。幾家重要的OLED螢幕供應商預計的產品推出時間表如上所示。

5. The Digitimes interview with Executive VP of CMEL, 朴聖洙, in NOV 2007. CMEL now uses CMO 3.5 generation TFT-LCD to produce OLED display, but expects to build the second dedicate line for OLED in 2008.

5. 奇晶目前使用奇美3.5代線生產OLED螢幕,產量規模仍小,2008年要擴產第二條專用生產線。

More Trends in the news: Toshiba, Sharp Hitachi, Canon, Matsushita Samsung and Samsung SDI Deliver OLED News (from DisplaySearch)

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

LED背光模組調查 -- Notebook 篇 update

LED 背光模組調查系列文章
20070525 LED背光模組調查 -- Notebook 篇
20070626 LED背光模組調查 -- 價格分析篇
20071206 LED背光模組調查 -- Notebook 篇 Update
2008XXXX LED背光模組調查 -- 液晶電視,螢幕篇


LED背光模組調查,已經發表過Notebook篇價格分析篇。由於第三季已經結束,今年度各重要Notebook商的LED背光模組NB大概都已經發表,從這一些已經發表的產品,與一些產業分析師的分析,補上對明年LED背光模組NB的市場展望。

平面顯示器的年度大戲 FPD International,橫濱光電大展已經結束,相關的廠商也發表了次一年度LED背光模組LCD電視的產品,收集這一些相關資訊以後,我會完成LED背光模組調查的最後一篇,「LED背光模組調查 -- 液晶電視,螢幕篇」,請期待。

在這一篇文章,我會先將目前有推出LED背光模組筆記型電腦的公司與產品型號作一個統計,再來我會將提出一個產量的推測,以說明之前某大券商說2008年LED背光模組佔有率會到達20%是多麼的可笑,更有無知新聞記者寫出40%的爆笑數字。最後我會再說明一下目前LED背光模組所遇到的問題。

這一篇文章所收集的資訊從9月收集到日前的新聞所集結而成,不免有瞎子摸象的情形,若有不正確的情況請多加包涵。本文僅作為資料參考,請勿作為投資決策依據。

NB數量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全球的Notebook銷售量。根據IDC的統計數據,推估2007的全球NB銷售量為105.7KK台,2008則是130KK台。而根據DisplaySearch第一季第二季的統計數字總和推測2007年的NB供貨量由原先的97KK,調高到103KK台。

所以一個採保守的估計,2007年的 NB供貨量應該可以超過100KK的,2008年則是可以達到120KK(採用IDC的成長率預估,以及參考宏碁林顯郎提出的數據)。

產品一覽

採DisplaySearch的統計資料,全球前十大的NB供應商分別為HP, DELL, ACER, Toshiba, Lenovo, Fujitsu-Siemens, Apple, Sony 與 Asus。所以我們分別來看看這9大供應商所提出的LED NB產品組合,看看目前有多少LED背光的NB上市。

公司12 吋以下12吋13吋
14吋
15吋
17吋
HP2710p(tb)2510p(59,900)




DELL


XPS M1330*(47,000)



ACER
Ferrari 1100




Toshiba

Portege R500 (78,800)
Portege M600*



Lenovo
x61*




Fujitsu-
Siemens


S6410*(78,200)S6510

Apple



MacBook Pro
SonyVAIO TZ(11)
VAIO G
VAIO SZ


Asus
S6(11)
U1F(11)

U6(48,800)


Others








註:
1. 機型有 * 表示可以選擇具有 LED 背光模組機型。
2. 12 吋以下 哪一欄 () 內的數字是 TFT-LCD 的尺寸,tb 代表 Tablet PC。
3. 其他機型()內的數字,代表具備LED背光 NB 的台灣地區的建議售價,資料來源為蘋果日報與經濟日報。
4. 各機型的詳細內容請到各大公司所屬官方網站查詢。

從以上的產品分布圖與價格來看,目前 LED背光NB的產品仍以12~13.3的商用產品為主,價格偏高在1400USD以上,離上次所說的1200USD門檻仍有相當的距離,尚未跨入以消費市場為主的14~15吋機型。

各家對LED NB 佔有率的說法

2007/06/21 電子時報

LED背光NB面板2007年市佔將可望達到3%,至於2008年,預估將開始大幅起飛,根據面板廠預估,2008年LED背光 NB面板市佔將達7%

2007/09/27 電子時報

2008年LED NB的滲透比重可望突破10%,而以2008年NB市場總需求為1.3億台來計算,預估2008年LED NB的需求量就會超過1300萬台,等於每個月會有上看100萬台的需求規模。

2007/10/09 電子時報

至於筆記型電腦的中尺寸背光源的滲透率,將在2008年達到5% 至7%,與CCFL成本價差可縮小至1倍到1.5倍。

在LED 價格長期下滑的趨勢下,LED應用在12.1至15.4吋筆記型電腦背光源將趨於普及,與CCFL的成本價差在2008年可望縮小至1倍左右,業界評估, 2008年將是LED背光源大幅度擴展的新紀元,在大尺寸液晶螢幕應用仍在醞釀階段時,2008年LED的筆記型電腦市場佔有率可望上看15%至20%, 成長率約達4~5倍。

2007/10/19 花旗

因此,蓋欣山同步調整了未來 4年全球NB LED的需 求預估,預期今年LED NB出貨仍會低於市場預期的300- 500萬台,僅達到200萬台;明年LED NB的滲透率則會提 高到 5-6%,也就是說出貨將達到700-800萬台,年成長率達到 2-3倍。

2007/10/20 電子時報

黃經洲認為LED NB滲透率將達到15%,日本的LED背光模組每個月出貨量已達到20~30萬片,以此來看,市場滲透率在2008年下半要超過20%還是有機會,且大尺寸的白光LED背光模組的成長態勢也十分明朗。

友達資深副總蘇峰正表示估計2008年LED做為NB背光源的滲透率可望超過10%,至於LED應用在TV上雖然需要時間,但預期未來仍會發生。

2007.10.29 工商時報

市調機構預估,今年全球LED市場產值約六十三億美元,到二○一○年市場年複合成長率約一五%。而因為冷陰極燈管與LED之間的價差縮小,帶動面板背光應用的使用量增加,兩者之間的價差過去約二倍至二.五倍,今、明兩年估計可降到一.二倍以下。

LPL 預估,今年全球LED NB面板在NB面板的市場滲透率僅有三%,不過明年就將數倍成長至一三%,二○○九年將突破四○%,到了二○一○年更上看七○%成為主流技術。而LPL今 年已經推出一二.一吋、一三.三吋、一四.一吋、一五.四吋、一七.一吋等各尺寸LED NB面板,明年LED背光會在全系列NB面板導入。

2007/10/30 經濟日報

彩晶(6116)公司總經理周定輝指出,LED背光板的發展比原先預期更快,下半年已有不少NB使用LED作為背光源。而且看來以LED作為背光源已是未 來必然的趨勢,在LED背光板快速發展下,明年會有四成筆記型電腦用LED背光源。


由以上的各新聞來看對於2008年的LED NB的是佔率,比較早期的預測比較保守,約只有7%,可是到了後期跑出40%的數字就匪夷所思了。不過有趣的是,花旗的證券分析師在這一串的預測紀錄中反而是最保守的,等著看會不會有調升的動作與他的理由了。


背光模組供貨算一算

2007/06/21 電子時報

奇美表示,目前LED背光NB面板單月出貨量約數萬片左右,預計2007年底將挑戰單月10萬片規模。

2007/10/20 電子時報

中光電LED NB背光模組出貨量冠全國,月出貨量已達7~8萬片,居國內之首,預估08年月出貨量將挑戰15~20萬片。

中光電表示LED應用NB背光源的前景備受矚目,黃經洲指出,目前面板廠的訂單追得很緊,2007年新開發的LED高亮度導光板目前已經出貨,每個月達到7~8萬片,預估1~2個月後將會持續放大量,2008年市場大幅成長的趨勢將可預期。

黃經洲認為LED NB滲透率將達到15%,日本的LED背光模組每個月出貨量已達到20~30萬片,以此來看,市場滲透率在2008年下半要超過20%還是有機會,且大尺寸的白光LED背光模組的成長態勢也十分明朗。

另一檔獲利極佳的背光模組是瑞儀 (6176) ,外資昨日轉賣為買,買超717張,瑞儀LED NB背光模組月出貨量約2萬片左右,出貨仍以奇美為主,友達與韓國面板廠亦已通過認證,08年月出貨量有機會挑戰10萬片以上。

2007.10.29 工商時報

另 一方面,台灣背光模組廠的中強光電預估2007年Q4的LED背光模組出貨量單月最多可達7萬片。而大億科與奈普,擁有美國電腦大廠戴爾(Dell)與 美國大廠蘋果(Apple)的訂單,旗下的LED背光源模組產品出貨量大增。大億科方面是提供LED背光模組給奇美電,奇美再出貨給戴爾、蘋果,大億科預 估2007年Q4其LED背光模組出貨量有20萬片2008年Q1可望成長到30萬片奈普則預估2007年底單月出貨給蘋果的數量可望達到9萬組。瑞 儀方面則是單月出貨量2萬片,預估2008年新產品通過液晶面板廠認證後可大舉提高出貨量。

2007/11/24 LEDinside

在LED NB機種銷貨進度方面,大億表示,年底前單月出貨量將可望超越5萬片水準(包括13.3英吋和15.4英吋),同時明年度該產品將會佔整體NB機種出貨量的五成以上,同時NB產品亦將佔整體背光模組營收的二成左右。

2007/12/04 電子時報

NB領 域估計2008年LED做為NB背光源滲透率將逾 10%,LED NB市場規模上看1,000萬台。全球前4大面板廠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飛利浦(LPL)、友達與奇美電都相當看重LED NB面板出貨,業者估計目前韓廠在LED NB面板市佔率約6成,台廠則約佔4成

奈普已出貨12.1吋LED NB用背光模組經友達交給戴爾,13.3吋亦通過蘋果認證,奈普內部指出,11月出貨僅1萬多片,12月在蘋果訂單加持下,出貨可望衝上9萬片;大億科則 是透過奇美電交貨給戴爾及蘋果,第4季LED NB出貨估計可達20萬片,2008年第1季上看30萬片。

此外,中光電對於LED NB用背光模組亦相當積極,第4季單月出貨可達6~7萬片;至於瑞儀目前單月出貨僅近2萬片。


對於以上的產量,台股的背光模組7小福除了福華,科橋,輔祥,大概都有月產量出爐了。就以上的數字取每一家的最小值預估,我們可以算出在第四季台灣面板廠出貨的LED NB背光模組有多少。

中光電 7 萬
大億科 5 萬
瑞儀 2 萬
奈普 1 萬

總計是 15 萬,然後以台韓4:6來計算,韓國的量大概是23萬,由於LED NB有Fujitsu / Sony / Toshiba,所以日本的數字則以最高30萬計,則可以保守地得到11月出貨數字大概是68萬。照廠商的說法,12月應該還可以上看,未來一個月(12月)出貨全球出貨70萬以上,我認為應該是常態。

到底2008 LED NB市佔會有多少?

綜合以上的數字,如果2008年的NB有120KK,並且以每個月70萬的出貨來估算則LED NB在2008年的佔有率只有7%。如果將LED NB的成長率推算如同一般的NB的話,則是可以達到16%。

不過以上的假設的基礎是2008年的銷售量120KK,但是拓墣產業研究所TRI提出的數字表示2008年的銷售量只有116KK,LED NB則是到達8%。所以看起來占有率可以達到7%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要再往上得要再看廠商是否推出消費市場的機種以衝出規模了,而這個答案得等到2008的 3Q才能回答了。

另一個問題是大家都在用推估的方式計算LED NB在2008的佔有率,而佔有率是一個分子除以分母的數字,當分子不準的時候,分母也可能是上上下下的。所以若是2009年 3月市調公司公佈了正確的LED NB佔有率達到15%的時候也不要驚訝,可能是真的LED NB出貨有超過15KK了,另外一個可能性就是分母的NB出貨量下降到只有103KK的關係啊。我想在面對一個有可能停滯的經濟很多樂觀的推估是要打一些折扣的。

另外一個推估佔有率的問題是eee PC/Classmate PC/OLPC/UMPC的出貨量可不可以算在LED NB的出貨量中?這些中小型運算裝置為了省電與減重,幾乎都使用LED的背光模組了,eee PC可以達到3.8KK量的話,再把其他的之5~7吋的LED 背光行動裝置算進來,把它加在分子的銷售量的話也是會讓LED NB佔有率節節高升的啊。

市佔率提升了,台灣LED在哪


日本廠商方面Toyoda Gosei總裁Takashi Matsuura在對Bloomberg的訪談中說,在2008年Toyoda Gosei因為LED 背光模組的需求LED的產值可以在兩年內成長一倍以上,從2006會計年度的160億日圓到2008會計年度的30億日圓(2006會計年度的LED產值 中有72%使用於行動電話)。

2007/08/11 拓墣產業研究所

認為目前12吋NB平均約需45顆白光LED,2006年NB總出貨為7200萬台,NB的白光LED需求量約0.97億顆,2007年白光LED NB滲透率約8%,隨著白光LED效率的提升,使用於NB的白光LED顆數縮減為33顆,推估2007年NB總出貨為8500萬台,2007年NB的白光 LED需求量約為2.24億顆,整體LED NB市場呈現倍數成長的趨勢。

台灣廠商方面,日前傳出7吋LED面板價格報價下殺嚴重,各廠商利潤有限,目前台廠所喊出的12吋白光LED背光源NB面板,一顆約合新台幣15元(以日亞化標準功率LED價格為例),產品價格僅較CCFL高出約新台幣700~900元,市場接受度較高,未來標準型功率的白光LED價格勢必因更多台灣廠商競爭,價格下殺更為劇烈,很快縮短與CCFL成本的距離。

2007/10/26 Digitimes

Digitimes的報導, 兩家主要的高亮度LED晶粒供應商,晶電將在2008才開始供貨2000mcd的產品,燦圓則是在2008下半年才會供貨1800mcd的產品。

但是Digitimes又報導台灣LED的生產商預期使用在LED背光模組的LED價格將在2008年再下降20%(在2007年則是下降30%)。

另外再根據市調公司WestView公司的調查,目前使用在NB的背光模組的日本公司產LED的價格約在0.2美元/顆,每一組約2.4美元。而台灣公司所供貨的 LED則是比日本產的平均便宜30%,也就是大概是0.14美元/顆,每一組1.8美元。

綜合以上訊息,雖然需求量很大,價格很好(0.2美元 vs 手機 0.03 )晶電與燦圓仍要等到2009年以後才能從NB的LED背光模組的市場中分到一杯羹。而本文所述的主要LED NB裏的 LED產品仍是以日本的LED供應商供貨為主。


小結

看完以上列出來的LED NB,情勢真的一片大好?也不盡然,參考Mobile01上的使用者討論,幾乎各家的LED背光NB都有量產後的品質問題。連最新的機種Dell M1330仍不見改善(以本文收集資料的10月來看),看來LED背光模組在 NB上使用要到成熟的階段,仍有改進的空間。

(以下按機型先後順序)
MacBook Pro 消費者的抱怨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77&t=168894&p=1

SONY VAIO SZ 斑馬紋之過去式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8&t=384788&p=1

DELL M1330 LED 型 NB 補償方案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36&t=379740&p=1

另外值得參考的是Digitimes在9月的另外一篇報導,說明台廠的供貨品質不穩,讓終端消費大廠直接到TFT-LCD廠監控品質。

所以想搶進LED NB 的消費者,還是等廠商技術成熟,推出主攻消費市場的中價位機型吧。至於認為LED NB會增進 LED的應用面,進而增加收益的投資人還是保守一點吧。

2007年8月1日 星期三

LED背光模組調查 -- Notebook 篇

LED 背光模組調查系列文章
20070525 LED背光模組調查 -- Notebook 篇
20070626 LED背光模組調查 -- 價格分析篇
20071206 LED背光模組調查 -- Notebook 篇 Update
2008XXXX LED背光模組調查 -- 液晶電視,螢幕篇

註:原po在20070525刊出,20070801 部分資料更新。

本篇LED背光模組的調查的寫作方向是將目前或將來會發售LED背光模組的重要商品找出來,然後找到LED的晶粒,LCD與LCD背光模組的供應商供大家參考,並且提出評論。

在進入正題以前,先對背光模組有一些基本的認識,TFT-LCD本身是不會發光的,目前顯示器上的光,是由TFT-LCD後面的背光模組的CCFL(冷陰極管)所提供的。由於TFT-LCD的大型化,背光模組的設計分為中小型TFT-LCD的側光式設計與大型的直下式設計。簡單的說,側光式設計只需一根CCFL安裝在背光模組內,直下式目前至少需要安裝3根以上,越大的TFT-LCD,需要安裝的CCFL越多。

有關於背光模組的技術詳情請參閱於此

為什麼會廠商會選擇LED背光模組的原因我大概歸納有以下幾點:
1.節省重量
大家可以把CCFL想成日光燈,要發出螢光需要高壓放電,而筆記型電腦的電池只供給3~5V的電壓,如果配備CCFL的背光模組就必須再另外有升壓的電路模組接通CCFL。如果採用LED就可以省了這個升壓的電路模組,減輕重量。
筆記型電腦顯示幕的厚度主要因為背光模組內含CCFL造成的,如果採用LED,則顯示幕的厚度設計可以做得比CCFL薄,同時也減輕了重量。

2.環保
CCFL含有汞,在歐盟RoHS的規範當初沒有拿掉汞就是考慮到CCFL與CFL(省電燈泡)仍然含有汞的妥協結果。如果採用LED就沒有含汞的困擾了。

3.省電,改善續航力
由於CCFL供電過程為,首先得經過升降壓型DC/DC轉換器,此時將耗損約10%電能,再經由轉換器(Inverter)損耗約25%電力,最終提供給螢光管(Fluorescent Tube)的電能僅餘70%,相較於LED,其只須經過LED驅動器(Driver)就可直接供電,整個變壓電路的效率可達到90%,兩者相差20%的供電力,採用LED明顯可減少電力損耗,進一步提高電池續航力。(以上錄自新電子科技)

4.較佳的演色度
這個我不懂,採用LED會有比CCFL高的演色度。這個優點對液晶電視比較重要。

5.更長的壽命
目前LED產業宣稱,一顆LED可以有超過10,000小時的壽命。

目前市場上可見LED背光模組的產品,主要是取代側光式背光模組的CCFL,安裝在筆記型電腦中。那為什麼目前沒有見到LED背光模組被應用在液晶電視與液晶螢幕中?主要是由於成本的關係,由於本文已經討論很多主題了,成本議題我會在後續的文章為各位分析。

目前的在市面上可見到的具有LED背光模組的筆記型電腦產品,我找到計有以下的產品
廠商與型號名稱, TFT-LCD 尺寸

1. Sony Vaio TX, 11.1
2. Sony Vaio VGN-SZ18, 13.3

3. Fujitsu P7230 , 10.6
Fujitsu T70 has a 170 nits 10.6〞 WXGA from Samsung with 20 LEDs。

4. Toshiba Portege R400, 12.1

5. Toshiba Libretto U10
a 220 nits Sharp 7.2〞 WXGA panel with 12 LEDs。

6. Asus U1, 11.1

由以上的產品可以知道,目前LED背光模組的導入仍以高價的TabletPC或小尺寸的筆記型電腦為主,尚未滲透到一般型的筆記型電腦。

以下是目前可以找到的資料

1. Sony Vaio Type TX
背光模組: Matsushita
晶粒: Nichia

Sony 本款產品可以說是LED背光模組的里程碑。產品的測試詳見Tom's Hardware Guide。在這一篇產品的測試說明中,對採用LED背光模組原因與問題有一個清楚的描述。另一篇文章也有詳情。

由於這是第一個商用化的中小型LED背光模組的產品,所以這個背光模組的問題應該是後續產品的評鑑項目。

Sony Vio VGN-SZ18 13.3
背光模組:
晶粒: Lumileds

採用 Lumileds 晶粒是 EETaiwan報導的。

2. Fujitsu P7230
?

3. Toshiba Portege R400
?

4. Asus U1, 11.1
?

使用Google 我無法找到以上各個產品的背光模組與晶粒。目前全系列中小型TFT-LCD都配有LED背光模組的只有Toshiba與Matsushita合資的TMDisplay,所以我猜測,以上中小型的TFT-LCD所配備的LED背光模組都是來自TMDisplay(Matsushita),LED的供應商則是Nichia。這樣的猜測參考之前各家發過的LED TFT/LCD 模組組供應商後,可能有一點武斷,僅供參考。

未來一季內將上市的重要LED背光模組筆記型電腦
廠商與型號名稱, TFT-LCD 尺寸,
1. Quanta OLPC, 6
2. Apple MacBook Pro 13.3, 15.4
3. HP 2710p, Compaq 2510p, 12.1

1. Quanta OLPC
TFT-LCD: 奇美
背光模組: 奇菱科技
晶粒: 億光(晶電)

而億光副總經理劉邦言對外指出,OLPC 採用7吋面板的背光源部份只要12顆白光LED,以現階段部份台廠每顆報價壓低到新台幣2元來看,單一OLPC的LED背光源成本只要20多元,其價格競爭力與冷陰極管背光源相比並不會遜色,目前該公司的LED背光源產品已經測試通過,等待客戶下單。(以上取自中國時報)

2. Apple Macbook pro
TFT-LCD: 13.3:奇美, 15.4:友達
背光模組: 大億科, 中光電
晶粒: NICHIA or CREE

這個話題是Engadget網站引爆的,根據該報指出,蘋果電腦和 HP 將在今年第二季推出搭載 LED 背光模組的筆記型電腦。其背光模組將由日本日亞化學(NICHIA)或美國 CREE 提供,其亮度將超過 1,680 nits (燭光/平方米)。(以上綜合Engadget網站與電子時報報導)

3. HP 2510, 2710p
TFT-LCD: 奇美,友達
背光模組: 奈普
晶粒: NICHIA or CREE

惠普LED NB面板訂單同樣是由面板雙虎所取得,背光模組則是由奈普光電出貨給友達,友達與奇美電預計6月開始小量出貨12.1吋LED NB用面板。(以上取自電子時報)

個人評論

現階段業界推出的LED背光源NB,因考量到成本問題,故採用的液晶面板較小,普遍是11.1吋到12.1吋之間的產品,預估2007下半年後可望推出更大尺寸的LED背光源NB,市場的餅跟著做大,成本亦可能隨之降低,將有更多NB廠推出相關對應的產品,採用LED背光源也會是未來趨勢。

由TFT-LCD背光模組的供給面看

台廠在內的國際面板大廠,如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飛利浦(LPL)、友達光電(AUO)、奇美光電(CMO),都積極切入LED背光源的液晶面板市場。在各個產業的展覽都可以看到試製品,大家都已經做好了準備。

由於LCD背光模組目前只普及的應用在筆記型電腦的背光模組。目前台股7個主要的背光模組廠瑞儀,中光電,大億科,福華,奈普,科橋,祥輔目前只有大億科、中強光電、奈普等背光模組廠積極導入這項技術,也開始出貨。所以其他四家若沒有相對應的產品開發進度,在下一回合的產業競賽中很有可能出局。

另摘錄電子時報之報導如下
零組件業者透露,由於蘋果指定採用Stanley導光板LED V-cut技術,而Stanley為大億的技術母廠,同時亦是大億的股東,擁有大億股權約11%,這讓大億連帶受惠,獲得面板廠奇美電的青睞,且目前在LED NB背光模組的開出進度相當順利。

中 光電方面,早在2003、2004年便已著手研發LED背光應用,目前市場上12個正在開發中的LED NB計畫,中光電就拿下9個,而這次蘋果透過友達與奇美電等面板廠下單的新款LED NB計畫,中光電亦順利導入,預計2007年LED佔中光電NB產品比重約5%以內。

由LED的晶粒供給來看

2007/01/05 電子時報的評論
Nevertheless, Taiwan-based LED makers will not likely earn orders from such major brands, as notebook makers have high requirements for their product specifications – a brightness of over 1,680 nits – and Taiwan-based makers have yet to offer such a brightness level, the sources said. Makers such as Nichia and Cree will be the most likely candidates for orders of the backlight sources, the sources added.

由於目前LED背光模組需求的高亮度(超過 1,680 nits ),LED晶粒供應商仍以五大的超高亮度LED為主,以台廠超高亮度白光LED的專利授權契約,我認為只有光寶(Cree授權)或光磊(Nichia入股)有可能會吃到這塊應用。

奇美入主燦圓與東貝,但是這兩家並沒有與五大高亮度白光LED(Nichia, Cree, Toyoda Gosei, Osram, Lumiled)簽訂授權合約。從零星的報導中,東貝有幫Cree封裝過LED,所以這兩家的LED產品會不會跟上LED背光模組的出貨,個人認為將視授權速度而定。

另外一則新聞則是億光將供貨給廣達OLPC的7吋面板光源。億光也因為這樣的宣示而股票漲翻天,其實這一個新聞的另一面就是,奇美未來出貨中小尺寸面板背光源,會不會也一併由億光供貨呢?億光會不會擴大戰果,用更高亮度的LED 切入其他公司LED背光模組的供應鏈?也值得觀察。

綜合本文,目前台廠生產的LED暫時不可能取代筆記型電腦中的CCFL,而且台灣LED廠沒有超亮度白光LED授權的,應該是沒有入場券玩這一項遊戲。

2007年6月26日 星期二

LED背光模組調查 -- 價格分析篇

LED 背光模組調查系列文章
20070525 LED背光模組調查 -- Notebook 篇
20070626 LED背光模組調查 -- 價格分析篇
20071206 LED背光模組調查 -- Notebook 篇 Update
2008XXXX LED背光模組調查 -- 液晶電視,螢幕篇

寫作方向

LED光源取代原先 TFT-LCD 背光模組中所見的CCFL是大家認為的趨勢,已經在前一篇背光模組調查的時候說明了。但是取代牽涉到一個現實的問題,「價格」。沒有開出漂亮的價格,對消費者來說只是不切實際的發明罷了。

LED背光源與CCFL背光源的取代成本計算並不是只有單純的LED與CCFL的取代。在Notebook的側光式設計, LED 光源至少需要額外的元件「LED 控制IC」, 「LED 黏合軟板/硬板 」以取代掉的CCFL光源所使用的「DC-AC Inverter」。

在液晶電視與螢幕使用的直下式設計,則需要有「LED 控制IC」, 「LED 黏合電路板 」與交直流環境所需要的「AC-DC Inverter」以取代完整的CCFL光源。而且在液晶電視動輒需要用到200顆以上的超高亮度LED,控制這些LED的IC應該也是不小的成本。

所以完整的成本的計算,應該還要包含以上所述的元件,不過這一次的成本分析只單純的針對LED對CCFL的替代方案進行計價,周邊元件的部份就暫時不計入價格分析的範圍了。

到底差了多少錢

筆記電腦液晶模組

TFT-LCD的 CCFL背光板,被LED取代的話大概要多花多少錢,以下節錄各家說法,

奇美楊柱祥透露,「相較於傳統的筆記型電腦,採用LED背光面板,成本提高了3%~5%,大約多出了20美元(臺幣640元)。」

優派(Viewsonic)理韋博仁表示,「除了LED售價貴上一倍,由於漏光的問題,目前還無法突破大尺寸的螢幕,但該公司仍預計明年推出LED螢幕。」

惠普張淑雯表示,「由於採用LED背光面板的筆記型電腦,在成本上將會高出許多,在價格的考量上,消費者寧願多買一顆電池,也比採用 LED螢幕來得划算。」

EETaiwan
LED應用在筆記型電腦市場中,產品沿用中小尺寸側光式設計,技術成熟度高。且薄型、輕量化優點符合消費者需求,產品價格僅較CCFL背光模組高出20~30美元左右。

液晶螢幕,電視

新電子科技
目前LED背光LCD顯視器已經商品化的機種有恩益禧(NEC)21.3吋及三星(Samsung)20.1吋,售價分別為6,000美元與1,860美元,相較於廠商獲利較高的22吋寬螢幕、CCFL型液晶顯示器,目前零售價僅320美元以下。(註:貴了將近1000USD)

2006下半年40吋LED背光模組價格預估平均約為610美元,CCFL為210美元,兩者差距約為3倍,LED背光價格若以每年平均跌幅30%預估,至2008年後才可與CCFL背光模組價位接近

不過,相較於冷陰極管CCFL、外部電極螢光燈(EEFL),以及平面螢光燈(FFL)等3種背光技術,LED背光的成本仍高出許多,僅燈泡(Lamp)部分就高達270美元,反觀CCFL僅需26美元(表1),差距懸殊,也讓相關業者在導入LED背光技術時,裹足不前。

工商時報 (2006.01.17)
CCFL訂規格 LED追隨
CCFL大廠威力盟指出,以三十二吋的LCDTV面 板而言,LED燈源的成本仍是CCFL的五倍

CCFL大廠威力盟指出,以三十二吋LCD TV面板來說,約需要十六根至二十根燈管,平均每根約一.五美元至二美元,總成本約五十美元左右,而如果以現有的LED計算,一般LED約需要二千顆,高功率(High Power)LED則需要二百多顆,而不管是一般LED或是高功率LED價格約在二百五十美元至三百美元,總成本是CCFL的五倍,而LED以藍光LED 封螢光粉的色彩飽和度約七五%,以RGB封裝的色彩飽和度達九七%,CCFL的色彩飽和度達一一七%,因此不管是價格跟技術,CCFL目前都佔上風。

小結
簡單的來說,就是。在NB,LED背光模組的價格已經計算在一台完整的筆記型電腦中,讓你沒有辦法清楚的分辨出價差。

但是目前,22吋的液晶螢幕開始下殺到NTD10,000,32吋液晶電視以NTD19,000開價的時節,將同尺寸的LED和CCFL的液晶螢幕與電視的擺在一起,視尺寸大小價格高個NTD10,000 ~ NTD20,000都不為過。如何說服消費者多掏出這些錢,我認為真的是一大難題啊!

以下我將搜集到的LED背光模組在各個尺寸的背光模組價差,再列給各位做參考。


側光式
7 吋 LED 背光模組價差

業者指出,目前7吋採冷陰極燈管(CCFL)面板報價約在25~30美元左右,而採用LED背光的7吋面板預估售價會提高到40~50美元之間。

也就是說,在7吋TFT-LCD,LED與CCFL的價差在15~20美元。

11 吋 LED 背光模組價差
DigiTimes
以11.1吋面板來說,需要用到40顆以上之LED,如果每顆LED價格以10~12元來計算,這方面的成本就要4~500元;相較現在CCFL一支約為45~50元,而且筆記型電腦只需用到1支,兩者價格就差了有8、9倍之多。

也就是說,在11吋TFT-LCD,LED與CCFL的價差在100~150美元。

12 吋 LED 背光模組價差 (13.3 吋 LED 背光模組價差)

CENS
Table 2:
Cost Comparison of CCFL and LED Backlights (12-inch Panels, 2006 3Q)
NB Screen Size: 12-inch TFT-LCD Panel Backlight Module

CCFL: 1 nder-500mm CCFL tube, 2 inverters.
Volume Price: CCFL: US$1.5 Inverter: US$1
Unit Price: About NT$116

LED: About 45 blue-light LEDs plus fluorescent powder.
(Standard-power Type)
Volume Price: About NT$18
Unit Price: About NT$810

EETaiwan
在日廠方面, Sony、Toshiba與Fujitsu等已開發LED背光源NB,尺寸為10.6吋至13.3吋,所使用的LED顆數約為 32~50顆,其售價為19萬~56萬日圓不等。

台灣廠商方面,日前傳出7吋LED面板價格報價下殺嚴重,各廠商利潤有限,目前台廠所喊出的12吋白光LED背光源NB面板,一顆約合新台幣15元(以日亞化標準功率LED價格為例),產品價格僅較CCFL高出約新台幣700~900元。

也就是說,在12吋TFT-LCD,LED與CCFL的價差在200~300美元。

15.4 吋 LED 背光模組價差

NikkeiBP
  另外,NEC液晶技術還將同時上市上下、左右均為170度視角的15.3英寸非晶硅TFT液晶面板“NL12876BC26-25”。像素數為1280×768。亮度為400cd/m2、對比度為500:1。工作溫度為-10℃~+70℃。樣品價格為7萬日元,將於2007年6月下旬開始供貨。年銷售目標為3萬塊。

NEC 供貨的 LED TFT-LCD 報價約560美元,比一般的貴400美元。

直下式

32 吋 LED 背光模組價格

工商時報 (2006.01.17)
CCFL訂規格 LED追隨
CCFL 大廠威力盟指出,以三十二吋LCD TV面板來說,約需要十六根至二十根燈管,平均每根約一.五美元至二美元,總成本約五十美元左右,而如果以現有的LED計算,高功率(High Power)LED則需要二百多顆,而不管是一般LED或是高功率LED價格約在二百五十美元至三百美元,總成本是CCFL的五倍。

Digitimes
若 以32吋LCD TV需求計算,假設要求亮度為500nits,由LED光源經過多層光學膜等,最終只有5%的光能穿透(較NB及液晶監視器低),則LED的整體表面亮度 至少要達到10,000nits,如果是採RGB三色混光背光源,則約需600顆紅光、600顆藍光及1,200顆綠光LED,共計2,400顆,但是如 果使用CCFL為背光源,約只要16支燈管,兩者之間價差約在新台幣8,000元左右。

綜合兩則報導的看法,價差在300美元左右。

40 吋 LED 背光模組價格
新電子科技
2006 下半年40吋LED背光模組價格預估平均約為610美元,CCFL為210美元,兩者差距約為3倍,LED背光價格若以每年平均跌幅30%預估,至 2008年後才可與CCFL背光模組價位接近。

DigiTimes
光寶2007年在會場中,展出其新開發的46吋液晶電視用LED背光源,其主要採用1,200顆紅、綠、藍3色LED,排成400個Array使用為主, 光 寶內部人員表示,由於目前LED應用在大尺寸液晶電視,價差與冷陰極燈管(CCFL)仍高,粗略估算,以46吋液晶電視為例,若使用20根燈管,每根燈管 2美元,其背光元的成本僅在40美元左右;然LED以單價新台幣10元計算,1,200顆價格就達新台幣1.2萬元(約近400美元),與CCFL有近 10倍的價差,因此短期內欲取代CCFL,成為大尺寸液晶電視主要背光源恐仍不易。

價差在400美元左右。

我的成本價差概算

以側光式的來說,就是一排的Sideview LED晶片,會依TFT-LCD尺寸不同而有數量上的差別。

目前7吋的LED背光板,廠商預估要15~25顆。
目前12吋的LED背光板,廠商預估要36顆。
目前13吋以上的LED背光板,廠商預估要44~56顆。

Digitimes
例如在LCD廠強勢主導下,在20mA下運作的低功率LED,亮度要求要達到1,800mcd; 1,600∼1,800mcd的亮度是日本廠商的專長,台灣廠商能夠達到的亮度為1,400∼1,600mcd。

也就是說LED的亮度不夠賣不出去,要達到1600mcd以上的才可以賣,在我對日亞化降價的看法文章中有參考報價。超高亮度的白光LED要是沒有辦法降到1美元以下,以上測光式LED背光模組所談論的價差是沒有辦法彌補的。目前看起來台灣的LED晶粒廠還有一段路要走。

結論

綜合相關的報導,LED背光模組由於成本因素,目前並沒有大量出現的可能性。唯一例外的是在7吋背光模組的部份,由於7吋所使用到的LED顆數比較少,而且應用的範圍也不需要太高的照度,在行動運算的領域又有省電的優勢,所以LED替代CCFL的效應明顯。

至於在筆記型電腦部份,LED背光模組已經滲透到利基型的筆記型電腦如便攜型的筆記型電腦(11, 12 吋)與Tablet PC,仍無法擴展到主流規格。我認為在 1000~1200USD 這個主力等級,筆記型電腦前五大廠商(HP, DELL, ACER, Toshiba, Lenovo) 有推出LED背光模組的產品,才能宣告LED的替代效應發生。而新產品從研發到上市可能需要2~3季的時間,所以2008年的第三季才是觀察LED的替代效應是否發生的的關鍵期(雖然說遲早都會發生)。目前推斷說LED將大幅取代CCFL都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DIGITIMES Research預估,2006年LED NB出貨量僅7.3萬台,2007年LED NB出貨量便將增至222.5萬台,2008年更將一舉突破740萬台,成長力道相當驚人」,這個裡頭的數字是一定要下修了,大家不要太樂觀了。

LED背光液晶螢幕的部份,可以在今年看到廠商做小規模的推出,但是以CCFL的成本優勢來說,LED的替代效應我還沒有辦法做出季度的預測。廠商的預估都要到2008以後,實際的時間可能就要更遠了。

至於LED背光液晶電視的部份,目前價差達300美元以上,再加上周邊的元件價差將超過330美元以上,所以我認為我們將不斷見到廠商展示產品,但是大規模上市時間仍遙遙無期。